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掠过六安鼓楼街口,新调整的站点巴士站台上,15:06 开往合肥发车前5分钟,站务员刘传敏指尖划过检票屏,眉头忽然蹙起,系统显示的购票乘客中,仍有一人未到。
“还有五分钟发车。” 这个班次的乘客大多提前十分钟就到了,唯独这位先生,购票记录显示是提前预订的,按常理早该出现在候车区。目光扫过站台广告屏上 “本站由东大街迁址至此” 的通知,一个念头瞬间清晰:“莫不是去了老站点?”
她当即骑上电动车,赶到东大街首末站时果然看到一位拎着行李的男子正焦急地在空荡的候车区徘徊,不时看表。“您是去合肥的乘客吗?15:06分的车?”她上前询问,对方连忙点头:“是啊,怎么没人了?” “站点调整了!快上车!” 刘传敏侧身腾出后座。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平稳穿行,旅客的行李箱被稳妥地固定在车侧,塑料拉杆随着颠簸轻撞车筐。15:05,电动车稳稳停在鼓楼街口站点,准时乘上六安到合肥的站点巴士,15:06,巴士缓缓驶出站台。旅客隔着擦得锃亮的车窗挥手,刘传敏也笑着扬起手。后视镜里,那抹蓝色车身渐渐远去,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被汗浸湿,黏在制服上。
“老乘客习惯了老地方,没有关注新站点调整的公告及售票软件上的说明”。傍晚整理台账时,刘传敏把这趟特殊的接驳记在工作日志上,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多跑一趟路,总比让人家误了车强。” 桌上的凉白开还冒着热气,就像这场五分钟的接驳,在时间的刻度里留下了温热的印记。(刘玲玲)